未分類

桃園海岸之美 國家級重要濕地-許厝港 野鳥和人類都能共享的自然寶庫

Share
Share
許厝港地圖

百年前清朝時期許厝港和廈門、福州往來貿易頻繁,興盛繁榮,後因陸路與鐵路交通建設,航運中心轉至基隆港與淡水港,且淤沙嚴重而逐漸沒落,轉為沿岸魚類、鰻苗捕撈和魚塭養殖。現在的許厝港具有潮間帶、沼澤、沙洲、埤塘及農田等多種複合地形條件,是北台灣重要的野鳥棲地,內政部營建署遂於2015年將此劃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北起埔心溪口,南至富林溪口,海岸線長度約10.5公里,是桃園最純淨無污染的海岸線。

被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評為重要野鳥棲地之一的許厝港濕地(攝影:Vicky)

由西濱轉進前往海邊的路並不大,但拐個彎進到許厝港濕地區域,隨即被天寬地闊的視野震懾住,沒有太多的人工開發,完全是自然景觀,由藍天、大海、沙灘、風車構築出一幅美麗的風景。另外,若不是史料記載,現在已看不出昔日港口的刻痕。

西濱公路上的濕地意象設計(攝影:Vicky)
登上瞭望台,瞭望一望無際的許厝港濕地風光。(攝影:Vicky)
即使是一個人,還是可享受許厝港海岸的療癒。(攝影:Vicky)

每年春秋兩季 多達兩百多種鳥類過境許厝港

許厝港在每年春秋兩季是過境鳥類南遷北返之重要休息站,代表鳥類為唐白鷺,因棲息地的喪失,其數量比黑面琵鷺還少,在此最高紀錄曾觀測到72隻。另外,在採訪時更曾巧遇澳洲來的小杓鷸,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許厝港的確是水鳥的濕地樂園。

每到賞鳥季節,總能吸引大批喜愛拍鳥的攝影人士帶著大砲到此拍攝。(攝影:Vicky)
小杓鷸,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冬季南遷於菲律賓群島、摩鹿加、西里伯斯、阿蘆群島以及澳大利亞;每年8~9月以及翌年4~5月,春秋兩季過境台灣,族群稀少,已被列為國際瀕臨絕種之保育鳥類。(攝影:Vicky)

除了鳥類,許厝港北邊的新街溪濕地也是一間大自然的生態教室,大片紅樹林復育有成,走在水筆仔木棧道間,常可看到彈塗魚彈跳,招潮蟹在招手,生動有趣。再沿著新街溪出海口橋面走過去,還有像巨人般椅子的鰻苗架,相信大部份的人吃過鰻魚,但一定沒看過鰻苗架,每年11月到翌年2月間,是捕撈魚苗的旺季,漁民利用海浪將魚苗沖刷進來時進行捕撈作業,是一項與海拚搏的辛苦工作。

能深入紅樹林的木棧道
彩色鰻架是許厝港地景,也代表當地的捕撈文化(攝影:Vicky)

〔順遊景點1〕

圳頭村軍史公園

在許厝港濕地附近有一處海陸空退役武器大會師的圳頭村軍史公園,軍事迷千萬別錯過。曾經征戰沙場的登陸運輸車、翱翔天際的F5E戰鬥機中正號、航空母艦單管砲、海軍驅逐艦,以及貨真價實的慶陽艦海錨、螺旋葉⋯等,令人震撼的軍武都定格為公園的守護者,讓遊客能近距離感受過往的威武。

F-5E戰鬥機中正號與M48A3戰車(攝影:Vicky)

〔順遊景點2〕

溪海休閒農業區

以彩色海芋季聞名的溪海休閒農業區,一年四季皆好遊,這裡的花卉農場提供國內各大切花市場,休閒農場也常有各式農事體驗,適合來休閒放鬆,當個假日農夫。

溪海休閒農業區(攝影:Vicky)

〔校園巡禮〕

內海國小 許厝港濕地生態教室

鄰近許厝港的內海國小充滿海洋意象,建築中大量採用了野鳥元素,校園中還設有濕地生態教室,提供給社團預約使用,透過多媒體、課程介紹,讓更多人認識濕地環境的生態。

內海國小(攝影:Vicky)
Share
Related Articles
未分類

光陰的故事(2)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保留眷村歷史記憶 活化時...

未分類

特色咖啡館(12)銀河鐵道咖啡館

蘆竹區羊稠坑山坡上的「銀...

未分類

光陰的故事(3)太武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變賣八二三砲戰彈殼蓋出來...

未分類

特色咖啡館(11)D&B綠色咖啡館

位在大園區溪海花卉休閒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