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旅遊萬花筒系列之二

從這次星宇成田機場事件,再次證明跨國旅遊與航空公司之間的緊密連結,搭乘噴射客機出國、跨洲際旅遊對於疫情前的你我來說根本是稀鬆平常、理所當然的一件事;然而,後疫情時代讓很多事情回不去了,最明顯的就屬航勤人員不足,以往我總是壓線起飛1.5小時報到登機的「壞習慣」被迫調整為提前3小時;另外,航空公司機師、空服人員不夠用,機隊再多也找不到人執勤,機場地勤人員缺額也使得偌大的機場,無法負荷如以往的航班運能。

上述種種因素,讓航空公司在後疫情時代評估復航航線選擇上,自然而然會選擇利潤、載客率高的目的地,無論是華航、長榮或是星宇都是以東北亞、東南亞和有強勁需求的歐美航線為主,其中亞洲航線的復甦最為明顯,畢竟日韓、東南亞等短程航線一直是台灣旅客出國旅遊的主要目的地,加上疫後高攀的機票價格,對渴望出國透氣的旅客來說,短線是較可負擔的選項。

5月初在黃金海岸召開的澳洲旅展 #ATE23 媒體記者會公佈截至2023年2月各國前往澳洲的旅客人數統計,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旅客數相比2022年同期已恢復85%,日本約有50%,中國大陸則只恢復1/3不到;歐美國家2021年陸續恢復國際航線,因此市場恢復速度相對較快。以往日本是澳洲Top 5的入境市場,因此在記者會上日本媒體不斷提問何時恢復日澳航線運力?
台灣飛澳洲航點多
撇除中國大陸,和台灣市場規模相當的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相比,華航和長榮台澳航線恢復狀況相對積極,華航雪梨、墨爾本和布里斯本(延遠奧克蘭)皆為每週5班,長榮布里斯本目前為每週4班,且下半年皆有增班的計畫。根據民航局資料,自去年10月0+7政策上路後,澳洲航線載客率平均維持6~7乘載客率,足見澳洲具備一定的潛力。
航線和航班數量是復甦旅遊目的地的關鍵,除了休閒旅遊客群,澳洲也有足夠量能接待大型MICE獎旅團,南半球對台灣旅客而言是較為陌生的旅遊目的地,多元豐富的自然景觀,海陸空全包的戶外活動體驗,令人食指大動的澳式美酒佳餚,成熟的旅遊環境和充足的航班支持,澳洲永遠有走不完的地方,隨時有驚奇在等著大家。(文/Jessica Ciao)
備註:澳洲2022年7月6日開放邊境後,截至2023年1月台灣入境澳洲為38,63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