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觀光「產業」不是觀光「慘業」
依據觀光署1到9月國人出國累計12,752,511人次,來台旅客5,545,152人次,可以看到目前我國觀光產業外匯嚴重逆差。本會會員很多都是接待我第二大來客國日本的團體及散客的業者,得知1到9月我們去日本4,568,347人次,而日本來台旅客僅905,080人次,若以數字來說日本來台旅客,僅是我們到日本人數的5分之1而已,兩國觀光人數往來,更是20年來最大落差。
日本政府此時,還積極補助各地方市(2萬人口)、町政府來台推廣行銷,希望緩解台灣旅客大量湧到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旅遊,造成大城市人滿為患的窘境。
很多報章媒體都說,因為是日幣貶值,造成日本旅客來台減少,難道真是這樣子嗎?我們的會員更是憂心忡忡,不曉得要向誰陳情、建議,盡點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實我們願將每天所見所聞的心得,提供政府行銷策略施政的參考,但也怕被有關單位認為我們批評政府,沉默的人多了,造成政府聽不到基層業者真正心聲。
過去我最大來客國,中國大陸今年1到9月來台的旅客僅是293,235人次,而國人到大陸2,052,803人次,同樣逆差很大,加上禁團令和兩岸關係對峙,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如同過去,可以迎接年度418萬人次大陸旅客,2023年大陸來台旅客僅226,000人次,台灣離「千萬觀光大國」目標越來越遠。
台灣的旅行社將近4000家,其中接待國外來台旅客旅行社不到20%,而這都是根留台灣的產業,是觀光產業的「寶」,11月25日下午我們看到六都旅行公會理事長們到觀光署陳情,希望政府能夠解開禁團令的規定,讓國人光明正大赴大陸旅遊, 讓台灣多數旅行社可以恢復接待大陸旅客的機會,協助台灣入境業者(旅行社、旅館、遊覽車、導遊、糕餅業、精品業、餐廳、夜市、小吃及各種服務業)能夠生存。
大陸旅客不能來,日本旅客不要來,是我們國內觀光業的最痛,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日本發展觀光的策略,「官民一體」的精神,到各地行銷(哪怕在政治立場不是那麼MATCH的國家,還是到中國大陸努力行銷,增加業者營收,藉雙方人民旅遊來減少誤解,增加理解,強化友好交流,同時增進和平的氛圍,讓台灣的觀光產業能夠恢復往日被公認是「幸福產業、希望產業、亮點產業」而不是產業界自嘲的「慘業」。
中華民國觀光產業國際行銷協會榮譽理事長 徐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