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在台灣各地開枝散葉,各自發展出獨特又璀璨的文化,其中桃園市更是台灣西半部原住民人口最多的城市,已佔全國約13.69%,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花蓮。在這座原民大城中,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不僅展示原民文化,也是推動原住民族文化傳承、凝聚情感的地方。

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整體布局宛如神木,以第一展覽室為根部,介紹台灣16個原住民族的文化,包括民族根源、服飾、祭儀、語言、生活方式等,展現方式絕非走馬看花的圖文介紹,而是巧妙融入了藝術裝置,藉由Q&A、動手拼貼的方式增加體驗樂趣,讓整間展覽室變成教室,蘊含寓教於樂在其中,讓親子能一齊同樂,學習原住民文化。
第二展覽室及第三展覽室則似枝幹,不定期展示各族原住民藝術家的創作,利用竹、藤、木等材料,以當代藝術的形式重新建構傳統原住民生活、信仰、神話。
逐夢浩思hata’原創基地、綜合教室則像透過原民文化滋養長出的綠葉一般,幫助現代原住民創業、深造,並提供DIY動手做、就業諮詢、環境保護教育,讓原民文化透過每一代在此開枝散葉。
體驗部落智慧保護環境
原住民族文化與環境保護之間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謂的環境保育,其實正是回到最原始的生活方式,運用祖先的智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基於這樣的理念,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提供環境教育課程—「fun美豐收」及「彩虹下的約定」。「fun美豐收」探討阿美族與小米之間的關係,透過傳統豐年祭之活動,體會族人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最後還能DIY製作小米豐收串,讓遊客帶回家。「彩虹下的約定」則把傳統泰雅族的打獵及編織文化帶到課程之中,透過先人的智慧了解打獵的禁忌,避免過度濫捕,同時運用自然界的材料編織物品,避免破壞大自然。




INFO
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
03-389-5039
08:00-17:00(週一休)
環教課程詳洽:
03-380-7122
www.tyipdf.com.tw
文章來源:桃園觀光旅遊雜誌雙月刊第14期(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