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話題

上帝的煙火–極光是什麼?你可能沒聽過的極光冷知識與拍攝極光的秘訣!

Share
Share

什麼是極光?🌌

極光,其實就像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一場「浪漫互動」。

太陽不時會向宇宙吹出一陣「太陽風」——帶著滿滿能量的帶電粒子。當這些粒子飄到地球附近時,地球的磁場就像溫柔的導遊,將它們引向南北兩極。

當這些粒子闖進高層大氣,與氧氣、氮氣等氣體「碰撞打招呼」時,天空便被點亮,綠、紅、紫交織成一場神秘又絢麗的光之舞。

簡單來說,極光就是太陽送給地球的一場驚喜煙火,不過這煙火安靜無聲,只在寒冷的夜空中閃耀。

在北半球,這種現場被稱為北極光(Aurora Borealis);在南半球,這種現場被稱為南極光(Aurora Australis)

追極光,您會選擇去哪裡?

當提到追尋極光的旅程,許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地點,往往是北歐的挪威、芬蘭或冰島,或是美國的阿拉斯加,不過,北歐冬季天氣多變,雲層偶爾會讓極光捉摸不定,而歐洲相對高昂的旅遊花費,也常讓人多想幾秒鐘。

這時,加拿大就成了另一個令人心動的選擇。提到加拿大,大家或許會先想到楓葉、溫哥華的港灣風情、多倫多的電視塔與藍鳥隊,但這片遼闊的國土還藏著觀賞極光的寶地——像是位於西北領地的黃刀鎮(Yellowknife)與育空地區的白馬市(Whitehorse),都是全球極光愛好者心中的夢幻地點。

從台灣出發也十分方便,可先搭乘直飛班機抵達溫哥華,再轉乘加拿大的國內航班抵達白馬市或黃刀鎮。也可規畫先在溫哥華停留一日,悠閒地參觀這座被評價為最適人居的城市,體驗一點都會氣息,然後再啟程去看極光,迎接那一場滿天綠光的奇幻之夜。

關於極光的冷知識

  1. 加拿大部分地區每年可見極光超過 300 晚

例如曼尼托巴省的丘吉爾(Churchill)地區,因為位於極光環正下方,據稱每年有超過 300 晚可見極光。

這使得那裡成為世界上觀察極光機會非常高的地方之一。另外像是育空地區的白馬市和黃刀鎮也是以能看到極光天數最多的日子取勝。

  1. 極光的色彩,其實就像天空在調色一樣,取決於太陽送來的帶電粒子,和地球高空中的氣體們怎麼互動。當它們在不同高度「碰撞出火花」時,就會綻放出各種迷人的光。

最常見的綠色,是氧氣分子在距離地面約 100 到 300 公里的地方閃閃發亮;

紅色則來自更高處的氧氣,像是天空最溫柔的晚安燈;

而紫色、粉色或藍色,多半是氮氣登場時的表演,特別是在低一點的高度,會出現浪漫的淡粉光暈。

  1. 在夏季極光也有可能出現 — 只不過幾乎察覺不到

極光現象本身並非季節限定,它理論上全年都有可能發生。 

但在北方夏季,由於「午夜太陽」(日照時間過長或幾乎不會完全黑)使得天空太亮,肉眼看不到極光。 

當黑夜逐漸恢復(如 8 月底起)時,極光才又有機會被看見。

  1. 極光可能「發出聲音」?傳聞多但科學尚未確認

在北部有不少目擊者報稱在極光活動時能聽到「沙沙聲」、「嗡嗡聲」或「細微電流聲」,尤其當極光光幕靠近地面或飄過頭頂時更被訴說。 

不過科學界對此尚無定論,主流認為極光所處高度(百公里級、大氣稀薄)不利聲波在那樣環境中傳播,所以這些聲音可能是近地面天氣或其他電磁作用產生的耳感效應。

拍攝極光相機調整也不可馬虎!

首先最建議的還是單眼相機,當然若為錄影的話手機其實也就很不錯了~

至於相機的眉角比較多:

  1. 優先建議的便是廣角鏡頭,建議14–24mm尤佳。
  2. 光圈一般 f/2.0-f/3.5就很不錯,那當然可以更大至f/1.4甚至f/1.2更好!
  3. 快門部分,極光明亮時用短一點(2–4 秒),暗或緩慢移動時可拉長(8–10 秒),因為太長會讓極光線條糊掉喔。
  4. ISO起始可用1600,若極光很亮可降到400或800,若太暗可拉高到3200,但不建議為了更顯明亮而拉高ISO,這可能會導致成片躁點過多。
  5. 對焦建議使用手動對焦,並將焦距拉至無限遠∞。
  6. 白平衡如需調整的話建議在3500K-4000K,但也可以不調整自然呈現,後期拍攝完成後再微調後製即可。

當夜幕低垂、星空靜靜閃爍時,極光就像地球給予旅人最浪漫的獎勵,一場無聲卻震撼的光之饗宴。無論是在北歐的冰原,還是加拿大的雪地,每一次極光的相遇,都像命運安排的小驚喜。或許下一次,你也能在寒夜裡仰頭,看見那條在天際輕舞的綠色光帶,心中悄悄許下願望。

相關網站推薦:

Canadian Space Weather Forecast Service(加拿大空間天氣預報服務)

Astronomy North(加拿大志願者極光預報平台)

Yellowknife(黃刀鎮)官方極光預報

AuroraForecast.com

極光行程推薦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