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活動

(短評)百米短跑變成馬拉松賽的台北市旅行公會選舉

Share
Share

台北市旅行公會19日下午舉行理監事改選,由於全台3900多家旅行社,台北市就佔了1407家,約36%強,是全台最大的旅行公會,它的改選自然格外受矚目,這次大選有幾個特色,一是首次有三組人馬角逐,二是選舉纒鬥期長達9個月,不輸選總统,都是從未有過的紀錄。

本次選舉三組陣營各收到至少三百張委託書,但實際上全部只能投392張委託書。

旅行業這兩年遭covid-19影響,幾乎全被打趴,但奇怪的是,行業最冷清的時候,卻發生公會史上最激烈的競爭。當天出席加委託書投票合計還高達1152張選票,佔總數的81.9%,和正常時期投票沒什麼差別,可見旅行業的活躍和向心力還是很強,沒有被疫情嚇跑或擊退,雖身處破巖中,仍緊咬青山不放鬆。

受疫情起伏影響,這次選舉投票時間一延再延,讓三組人馬衝衝停停,來來回回好幾回,百米短跑變成馬拉松比賽,也考驗三組候選人的耐力和毅力,而原本任期已屆滿的理事長吳志健,因為無法交棒,一再延任,被會員戲稱是吳三連(即當了二任,繼續再當第三任),總之這是一場從未有過的公會馬拉松選舉,能堅持選到最後不退的,都是很可敬的。

這次投票結果由骆炫宏與翁炳贊團隊獲勝,最高得票者的票數正好跨過總投票數的一半,來到50.1%,算勉強過半,但其他當選人皆未過半,原因是三組人馬競爭,票源分散,當選人只是獲大多數票當選,並未以絕對多數票(過半)當選。過去公會的選舉都是一對一,獲勝方幾乎都能拿到過半數票,這次三組對峙,馬上看出變化,出現「三黨都不過半」。

值得一提的,從選舉也可以看出旅行業的選民投票傾向,還是明顯偏向傳統,重視人情,重承諾,但最後關頭也會選邊站。不容易把選票分散投給不同黨派的候選人,不管心理如何天人交戰,最後還是會集中火力支持某一組候選人,就是典型的「選黨不選人」,所以獨立參選人還是沒希望。

就因為選民最後還是「選黨不選人」,才能避免掉發生各組都有人當選,被迫最後要組「聯合內閣」。

Share
Related Articles
產業活動

2024航旅業風雲榜:誰是最強贏家?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最新數...

產業活動

台灣麵包在法國勇奪世界盃麵包大賽團體冠軍

台灣麵包果然不是吹蓋的!...